发布日期:2023-07-19
2023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
重磅嘉宾阵容
陆 续 发 布
第三批
2023年8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和《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主办,海南省科技企业联合会等单位承办的“2023年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将在海南海口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作为2023年度海南省政府批准的在海南召开的重点会展项目,旨在搭建国内外产业、园区、资本互联互通平台,汇集全球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于海南共同关注科技发展,携手打造海南科技产业界的达沃斯论坛。届时将有院士、长江学者、清华北大教授和知名专家等特邀嘉宾出席,嘉宾阵容将陆续发布。
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将以“聚焦全球科技发展大趋势,构建全球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设8个分论坛,分别是: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峰会;“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对接大会;第六届中国科技服务标准化论坛;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发展峰会;科技赋能酒店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医疗康养发展论坛;科技产业推介会暨签约仪式。
(以下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樊代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
职 务
消化内科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成都大学名誉校长,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
科研综述
樊代明以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攻方向,做出的成果如下:
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建立多株特异性强、免疫活性高的胃癌单克隆抗体细胞系,并应用现代免疫学方法从胃癌细胞中发现4种新的肿瘤抗原,命名为MGAgs,用以检测人体组织、血液、胃液或腹水中的这类抗原,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受到了国际同行临床应用验证和肯定。
②应用细胞工程及免疫学技术加以改进,研制成功10种针对MGAgs的胃癌单抗,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用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研制出胃癌血清学诊断——免疫PCR技术,开创了胃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先例,提高了胃癌的血清诊断阳性率,并可检出部分早期胃癌,该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国家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③率先建立4个胃癌耐药细胞系,从中发现一个新的耐药分子,命名为MGr-Ag,克隆成功其基因序列并被GenBank收录。
④发现MGAgs在癌细胞膜上的密度(数量)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的总数,各亚群的比值及其布态明显相关,且能激发人体明显的抗瘤及抗转移反应。
⑤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多种针对胃癌抗原的特异性疫苗,并在胃癌的基础研究中获重大进展,引起国际同行关注。此外,他还首先研制成功针对骨形成蛋白生物活性位点的单克隆抗体,为骨创伤及某些骨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樊代明先后承担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863项目、攻关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
黄维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
职 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
黄维院士是国际上最早从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的知名学者之一。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致力于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有机光电子学这一国际前沿学科的研究,在构建有机光电子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在有机光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黄维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黄维院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亦有跨界尝试,他关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人才科学、创新管理、经济发展等方向,在社会服务中躬耕践行。
2022年,黄维院士和南京邮电大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课题组研制得到了蓝色到红色甚至是白光发光的全彩聚合物长余辉材料,其寿命和效率分别最高可达4.2 s和36%。此类聚合物材料具有无定形、易加工、可水溶、余辉发光性能优异、余辉颜色可调等优点,可将它们作为多彩高级防伪墨水,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制备出了颜色、图像以及文本信息丰富的图案,成功开拓了此类材料在全彩显示以及高级安全打印等领域的应用。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2014年1月,黄维承担的项目《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年10月,黄维荣获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12月,黄维承担的项目《基于“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9年1月,黄维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金属有机半导体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光电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黄维还曾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200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程一兵院士
程一兵院士在国际新能源材料
科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职 务
现任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院士是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领域的专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中作出了可喜的成就,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推荐,经评审,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开展可再生能源相关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
程一兵研究工作在国际和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首次报导了用无压烧结法制备具有长颗粒微观形貌的阿尔法塞隆陶瓷,为制备既具有高硬度又具有高断裂韧性的结构陶瓷材料开辟了新途径。发明了可陶瓷化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为聚合物特性,但在高温下以近乎静尺寸方式转化为多孔陶瓷。成功地将“可瓷化塑料” 用于制备防火电缆,并在澳洲商业化生产。该产品为世界首创,研究成果已获专利五项,获奖多项。近年来着重研究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自2001年以来,开展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结构设计与制备,特别是单基板和柔性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和制备技术。侧重于太阳能电池中纳米氧化钛半导体多孔膜和多孔碳对电极的制备以及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单基板电池和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澳洲工业界合作,研发用连续印刷方式制备塑料基板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技术。通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纤维形状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已发表研究论文三百多篇,申请专利13项,授权6项。多次应邀参加和主持国际会议,担任大会和分会主席,作大会主题发言或邀请报告。任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杂志国际顾问编委会委员,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s 杂志编委会编委,无机材料杂志国际编委。
章力建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职 务
现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1988年毕业于比利时让布鲁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88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副研究员;科研部交流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94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其间1995年12月一2000年4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委委员、省长助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主要经历
1988-1991年,任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副研究员,农业环境方向。
1993-1996年,受科技部邀请作为欧盟“发展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项目特邀专家。
1991-1995年,任国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1994年-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1995-200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分管农业生态科学技术。
2003-2007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执委。
2007-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巡视员,分管环境保护、监测和宣传。
2006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2010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分管科技和国际合作。
2011至今,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和及化学科学系荣誉教授。
在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文章是关于农业立体污染和控制。已编著、翻译7本专著。
重磅嘉宾阵容将持续更新
来源: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公众号
上一篇:龙宇翔出席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峰会
下一篇:伍乐华出席湘市工商联“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调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