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潜江的做法并没有多么高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一颗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
就在2020年1月15日,武汉市官方发布“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的消息时,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和市长龚定荣就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1月17日上午,潜江收治和集中管理了32位确诊的肺炎发热病人,当天下午,潜江市领导顶着巨大的压力,采取的一边上报一边先行封城。
同时,第一时间终止所有娱乐活动,第一时间出台了很严格的禁足的命令,第一时间向老百姓发布关于病毒的消息,第一时间向群众大力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居家隔离的措施。
要知道,对百万人口的城市进行封城,必须上报,批准后才可以进行,这就是政治规矩。
不报先做,这就是风险,搞不好是要掉乌纱帽的。
但是,恰恰是潜江市委政府的“决断早、力度大、言入心”,让潜江市稳稳地挡住了病毒的侵袭。
不得不说潜江市的种种行动简直堪称模范!
不得不说,只要防范及时,保障得力,天灾不是没有办法防御!
潜江市的做法让我想起了毛远新。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
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时任省委书记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震情预报。
时任辽宁省委常务书记的李伯秋说:
“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
毛远新说:
“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
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
发出地震预报,还可能会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
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商量的结果是,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
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开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
同时,通过县级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
当天下午两点,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
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
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就在2月4日当晚,19点36分,海城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
1975年9月底,毛远新路过北京时看望了毛主席。并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
毛主席说:
“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
毛远新说:
“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
毛主席说:
“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
毛主席这是借用杞人忧天的说法,劝毛远新放松心情。
“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
实际上,毛远新和辽宁省委的领导,敢于决策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为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用行政手段让大批老百姓呆在室外,要冒很大的风险。
没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不会做出那样决策的。
四、这些人的行为十分恶劣
从这些干部的敢说、敢做、敢当的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潜江市是人口少,但是防疫意识强,而有些地方呢?明知疫情发生还组织大型宴会,组织防疫工作拖拖拉拉,半死不活;新闻发言脑袋空空,吞吞吐吐,照本宣科;包括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也比长沙、杭州等城市晚,这是什么问题?
是主观意识问题!是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到什么位置的问题!
就在2月9日晚,环球时报记者在武汉拍下的这一幕,让中央赴湖北指导组震怒!
在组织送重症患者去医院的过程中,车上只有司机和三十余名重症患者。
没有负责组织转运的工作人员前来协调,没有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前来安抚病人情绪。
车上坐满了30多位老人,有些老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还有些老人只能坐在公交车的过道里,公交车司机与病人之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
司机并不知道具体要把病人送往哪里,和谁对接,只能把车停在医院内的停车场上,病人纷纷下车,不知所措。
2月10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立马约谈武汉市武昌区区长余松:
这些负责转运危重和重症病人的党员干部为什么不跟车?现在的武汉就是战时状态,这些人的行为十分恶劣。
五、毛时代的县委书记
这让我想起了七十年代,我采访过的一些县委书记。
那时,农村正处在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建设、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群众运动中,群众很忙,干部很忙,指挥一个县的县委书记更忙。
他们要制订建设规划,要下乡调查,要亲自去作试验田,还要带头到工地参加劳动。
有的县委书记长期在农村蹲点,住在农村、吃在农村,和农民一块干活,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长工了。
我镜头下的几位县委书记,就是其中的代表。
——晒得最黑的是浏阳县的陈再仁书记。
我冒失地问陈书记:
“你为什么晒得这么黑?”
“我的脸比较宽,容易显胖,而老百姓最不喜欢肥头大耳的县委书记,尤其是我们浏阳县,是个革命老区,我们教育群众的最好方法,是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为了让自已缩短与群众的差别,我坚持参加劳动,使自已晒得黑一点,瘦一点,能更好地接近群众,为群众办事。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群众不叫我书记而叫陈老头了。”
他的一番富有风趣的话,弄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跑得最快的是汝城县的曾春桃书记。
1973年,我去汝城县龙虎洞水库配套工程的工地上采访,从车窗里看到一个很热烈的劳动场面,我要小车司机停车让我们下去拍些照片。
车停了,我们直奔工地了解情况,正好一对对担土民工朝我们前方跑来,听说他们在搞劳动竞赛,看谁担得重,跑得快,通过跳板不跌倒,就是优胜者。
我本能地拿着相机拍下了这一难得的瞬间,当我打听跑在最前面的民工是谁时,大家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有位小伙子对我说:
“那就是我们的县委书记,怎么样,帅不帅?”
我连声说:
“帅极了!帅极了!有县委书记带头,难怪工地这样的活跃。”
——穿得最土气的是刘中心书记
1973年,我去邵东县采访“农业学大寨”。
走进这个县境内就听到巨大的爆破声,闻到浓浓的火药味,到处写着“石山不炸平,坚决不收兵!”等标语横幅。
我准备先找县委书记刘中心了解情况,然后下去拍照,不料刘书记不在,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接待了我。
他们开玩笑地说:
“记者要找我们的书记,可不容易,我们的书记叫刘中心,他基本上不坐办公,哪里搞中心工作,哪里最繁忙,他就在哪里现场办公,县委有台旧吉普车他不坐,说下农村还是单车好,车子留着接待客人。”
经打听,才知道他在火厂坪公社龙兴大队指挥改造乱石山。
我坐着县委的车子赶到了火厂坪公社,可公社办公室的负责人说:“书记来来去去从不打招呼,都是直接上工地,你们去工地找他吧!”
后来,好不容易在去乱石山的田野里碰上了他。
他留着很深的头发和胡子,穿着一身破旧衣服,肩上挂着一个黄色旧挎包,衣服和鞋子上还有很多黄泥浆,看得出他刚从工地下来。
在我的镜头中,他打扮得比当地干部和老百姓还土气。
他们的一切行动无不体现着毛泽东思想,无不体现着共产党的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着人民利益工作的。
当然,在今天抗击疫情的战线中,有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在奋战,有大量的党员干部在站岗执勤,他们都是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
但是,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下提醒——
如果有些领导都能够像这些干部一样,不在乎自己是否乌纱帽不保,只在乎人民群众是否过得安好,当李医生、张医生等人第一时间发现病毒的时候就进行调查研究,防控部署,一定能够将病毒控制在一个小范围内,而不至于扩展到全国范围!
如果我们有些干部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在围攻病毒的这场战役中,我们就一定能尽早胜利!
记住毛主席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