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顾客,从这4个问题开始中国企业如何从“做大”到“世界一流”
发布时间:2020-02-26 17:2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一个经济上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世界一流企业的经济大国。同时,中国企业经历了从传统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物联网时代的沧桑巨变,创新范式也从产品创新发展到平台创新,进而发展为生态创新。小企业须力争在繁荣的商业生态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而大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才能生生不息,屹立不倒。
1、企业何以为“大”
2018年,世界商业史上发生了至少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通用电气公司被剔除出道琼斯产业指数;第二件是,苹果公司市值率先突破万亿美元。自从1907年开始进入道琼斯指数以来,通用电气公司的传奇延续了110年,一直是企业“大而不倒”的象征;自从2018年8月初市值突破万亿美元以来,苹果公司的传奇并没有持续很久,市值到2018年底下跌了四分之一,而主打产品iPhone的销售也出现了下滑趋势,险些成为“大而易倒”的代表。
“做大做强”是所有企业的梦想,如何做大做强,要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考量。从空间维度看,又分为规模和范围两个子维度。企业从创业开始,不断寻找发展机会,直到找到一个能够快速成长的方向,形成主打产品或服务,逐渐做大规模,占据“做大”的第一个空间维度。图1中“大”字的“一撇”形象地刻画了企业在成长阶段做大规模的过程。
在主要产品或服务做大规模之后,企业往往会扩张经营范围。扩张范围的目的不仅仅是复制主要业务领域取得的经验,更是为了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支撑点。就像图1中“大”字的“一捺”那样,经营范围的扩张和转换是企业跨越不连续性必须走出的一步,而“不连续性”就来自于企业经营的除空间维度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时间。
时间就好像图1中“大”字的那“一横”,“箭头”指向无尽的未来,而企业要想“大而不倒”,必须在规模和范围之间取得平衡,同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用电气和苹果公司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形象地说明了大企业规模和范围之间取得平衡,并在时间长河中做到大而不倒的难度。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企业做“大”理解成三个方面要素的集合:规模、范围和时间。规模强调的是企业在成长阶段如何把主营业务做起来,范围强调的是企业在成熟阶段如何把业务范围扩张开来,而时间强调的是企业在转型阶段如何能在新旧业务之间顺利转换,跨越时间带来的不连续性。
如果把“大”字想象成一位在高空走钢丝的演员,企业就像这位演员一样,代表个头的“规模”不可能(也不应该)太高,代表步幅的“范围”不可能(也不应该)太大,而代表平衡杆的“时间”不可能(也不应该)太长。这里说的时间,指的是迈出新步子的时间。对于表演走钢丝的演员而言,钢丝摇摆震荡的幅度就好比企业面临的环境,环境越动荡,企业做出调整的速度也应该越快。企业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在规模和范围之间,在不同业务之间做出适当的切换和调整,才能做到“大而不倒”。
2、从“产品创新”到“生态创新”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完成了西方国家企业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诞生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在2018年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占据了120个席位,仅比美国少6家企业。财富500强考虑的主要是企业营业收入,所以更像是“财富500大”。然而,中国企业是如何在40年时间内迅速做大的呢?又如何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到“大而不倒”,乃至“世界一流”呢?
我们还要回到“大”这个字。我们说,“大”的“一撇”好似企业主营业务规模的增长,“一捺”好比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而“一横”恰如企业所经历的时间考验。如果把“大”字画到企业演化的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图2。
图2把企业的发展刻画为纵轴的价值空间维度和横轴的演化时间维度,进而把企业的演化分为“产品创新阶段”、“平台创新阶段”和“生态创新阶段”。在产品创新阶段,企业往往是从一个单点实现突破,继而通过对单点的复制形成一条快速成长的曲线并做出规模。所以,可以把产品创新阶段的企业成长模式称为“一维点线模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基于产品创新的企业价值空间会遇到天花板,主要原因在于所有的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当企业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走到尽头,企业的发展也会断崖式下滑,出现“大而易倒”的现象。
为了可持续发展,企业通常会在主营业务之外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产品。然而,如果企业仅仅是采用产品创新的模式,走得仍然是“一维点线模式”,最终会受限于自身的创新能力。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往往会转换增长方式,进行平台创新。
平台创新就是打开企业边界,开放企业资源,由“一维点线模式”向“二维平面模式”转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台战略”。采用二维平面模式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范围,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链接上游企业和下游用户,形成双边市场。
二维平面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淘宝、京东等企业。按照平台的开放程度,二维平面模式也可以分为开放式平台、半开放式平台等。淘宝是比较典型的开放式平台,在淘宝平台上阿里巴巴自营的业务比较少,主要是充当交易中介的角色。而京东是比较典型的半开放式平台,除了开放平台资源给品牌商建直营店之外,京东自营占据较大的比例。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企业的二维平面模式采取哪种具体形式,都是在规模和范围之间寻找平衡的结果,也和企业发展的路径密切相关。淘宝自从诞生之日起,采取的就是二维平面模式,追求的首先是范围,然后才是规模;而京东诞生之初主打的是某些品类,追求的首先是规模,然后才是范围。
从“一维点线模式”到“二维平面模式”,企业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范围,但最终都会遇到一个难以在规模和范围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窘境。以电商平台为例,如果把某些品类规模做得太大,就会影响其他品类的规模,也就会影响整个平台品类的数量,或者说是平台经营的范围。反之,如果平均分配资源,把平台经营的范围做大,就会影响主要品类的规模。
规模和范围之间的矛盾来自于它们背后经济原理的不同。影响规模的主要驱动力是创新,只有创新度高的产品(如iPhone),才能产生足够大的势能和吸引力,也才能通过后续的流程优化降低成本,形成大的规模。影响范围的主要驱动力是成本,只有成本够低(如淘宝),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流量,吸引众多品类加入平台。
要想实现规模和范围的平衡,仅靠“二维平面模式”是不够的,需要升级为“三维立体模式”,也就是生态模式。可以把三维立体看作二维平面和一维点线的组合,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和宽”形成的底面比作“范围”,长方体的“高”就是“规模”。
生态创新是产品创新和平台创新的有机结合,产品创新解决的主要是规模问题,而平台创新解决的主要是范围问题。从产品创新到平台创新,再到生态创新,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让我们有幸目睹一些企业完整地经历了从产品创新到平台创新,再到生态创新的过程,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下面我就以海尔为例,分析一下大企业是如何通过生态创新,从“做大”到“世界一流”的。
3、从“海尔是海”到“海尔是火”
张瑞敏极其简练地用两句话回顾了海尔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时代,我曾写过《海尔是海》,有容乃大!在互联网时代,我曾寄语创客《海尔是云》,连接万端!”展望未来,张瑞敏寄希望于海尔:“在物联网时代,我希望海尔是火,融入每一个用户的生活和每一个创客的生命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从“海尔是海”,到“海尔是云”,再到“海尔是火”,海尔在35年间连续跨越了三条“不连续曲线”(见图3)。从1984年到2005年,海尔的产品创新阶段经历了21年,跨越了海尔的名牌发展战略阶段、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和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在这个时期里,海尔先后通过创名牌、激活休克鱼和海外设厂等方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成长为一个家电国际巨头企业。199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出了《海尔:激活休克鱼》案例。在产品创新阶段,海尔是海,有容乃大。
责任编辑:
地址:湖南长沙五一中路129号碧云天大厦9楼
咨询热线:0731-84447780
手机号:15874907790(微信同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19017111号
技术支持:长沙购啊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