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企划专家 >
企业从“大”到“伟大”,有一条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发布日期:2019-10-09
观察2019世界500强最新名单,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增至129家,首次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再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有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振奋人心的数字,让我们为“中国速度”骄傲不已,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规模之外,我们还需要听到另一种声音:中国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而能称之为“伟大”的有多少呢?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称得上“伟大”?在营收规模、员工数量、产品创新等维度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要素?
 
1、企业如何从大到伟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曾说,中国企业很多是“伪大”,而不是“伟大”。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最大的家电市场、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但大多数中国企业仅仅追求规模上的庞大和数量上的众多,而忽略了如何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纵观世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践行。事实证明,只有当企业运营的目标不再是规模扩张而是价值的创造,甚至是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最大限度激发人本性中的“真、善、美”,才有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2、优秀企业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利他”之心
 
企业有别于慈善公益机构,生存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利润,这是它们的本分。那企业做强、做的持久的动力又是什么?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企业要有核心的价值观和超越赚钱之上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一个企业家,如果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那只能算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企业家。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宋志平在谈到企业的品格时,就提到企业除了盈利之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其中的一个就是公益。他给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又能受当地欢迎支了一招:

“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我们都捐赠了当地的艾滋病基金会,不仅要在中国做公益,也要到全世界做公益。你走出去人家为什么欢迎你?就要热心公益”。

美国MORL公司针对消费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有80%的消费者表示企业是否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来自Forrester的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将价值因素考虑在内:“今天的授权消费者不仅要拒绝公司的不负责任,还要寻求能够积极促进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品牌。”

比如全球最值得尊敬品牌之一的麦当劳,自品牌建立以来就一直对儿童公益事业进行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支持和投入,务实的态度博得了世界人们的好感和尊重,进一步提升了它在世界人们心目的形象,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忠诚的顾客,获得了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为麦当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竞争优势。

3、伟大的企业:重塑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
 
长久以来,中国企业家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从古代就有“无奸不商”的说法。企业家作为高光人群,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天然更高:他们拥有巨额财富,注定要承担更多。

正和岛有个观点是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受托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你的受托责任就越大。小而言之是员工的托付、股民的托付、消费者的托付,大而言之是社会的托付、时代的托付、子孙的托付。

只有把自己当成受托人,努力承担更大的受托责任,才能找到一条内有尊严、外有尊敬的成功之路。企业家对社会的价值不仅是通过创新创造社会财富,更在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企业家所创造的伟大企业,终将聚合起时代中勤奋而活跃的力量,从而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家获得应有的尊重。
 
观察可以发现,当代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于2000年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向该基金会捐助了数以百亿计美元;而巴菲特则于2006年承诺把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社交媒体企业“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于2015年承诺捐出他的妻子所持“脸书”股份的99%(当时价值450亿美元)。
 
在身体力行公益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家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和太太定下规划:50岁之前赚钱,50岁之后做公益。在2014年,他捐出时值145亿元的阿里股权,在境外注册成立了一支公益信托基金,位列亚洲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行列;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多年来则做到了“像经营企业一样做慈善”:2007年腾讯即成立了公益慈善基金会,2015年腾讯则打造了“99公益日”,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以及创意传播机构,成为中国一年一度的全民公益节日。

4、企业做公益的三大误区: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一、停留在“单纯掏钱”的行为上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19世纪末最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这句话经常被人挂在嘴边。
 
和卡内基同时代、全球最富有的人约翰·洛克菲勒,也曾因为自己捐钱的速度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而倍感沮丧。洛克菲勒一直以私人捐赠为乐趣,涉及慈善的事大都亲力亲为。但是他面对的各种请求压得他苦不堪言。曾经仅仅一艘轮船就从欧洲给他带来5000多封乞求救助的信件。一个月之内,他曾经收到多达5万封信件。
 
他在1886年时说:“我不会随便给人一点点好处,除非我能完全保证这是我花这笔钱的最好方式。”这句话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听上去都有点刺耳,但是话糙理不糙,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真相是:草率花钱是慈善的业余水平。
 
但现实当中,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企业为某某地方捐款壹佰万元”,或者“某某明星为某某地方扶贫捐出贰佰万元”。这样的捐助往往因爱而起,但容易失望而归,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二、将做公益看作是一锤子买卖,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
 
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制定较为系统、完善与合理的企业公益战略。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以临时应对为主,只有少数企业有制定年度公益投入计划的惯例。同时,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公益部门。国内企业公益活动具有明显的事件性、临时性,企业公益活动缺乏战略目标,企业参与积极性往往与一些突发事件和自身经营业绩有关。
 
由于国内企业公益活动的关注深度不够,大量的公益事业的功能都停留在“输血”这个层次,“造血”功能还严重不足。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效果的可持续性偏差。
 
三、忽略了企业做公益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事情
 
做公益跟做企业一样,公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火热的心,公益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实业化的管理。
 
例如苹果公司将“追求世界最优异,也对世界最有益的产品”为目标,在环保公益领域不断迈进。在全球所有的Apple设施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全新的拆解机器人Daisy开创新一代回收技术;引领整个行业采用对人类和地球都更安全的材料。在打造产品,研发每项项目,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只为地球留下更美好的印记。
 
零售巨头沃尔玛更是在2005年提出“三个不可思议的公益性目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零废弃物、只销售对环境可持续有利的产品。”从战略层面、基于自身业务优势将公益纳入其中。

5、来自中国的公益样本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已经度过了最初的探索期。未来,企业想要更有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防止掉入企业公益的“黑洞”,就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转型,让善意用最恰当的方式发挥价值。

在这方面,腾讯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端,成为世界研究公益的“中国样本”。
 
第一,提出“科技向善”,用科技创新,重建社会信任,唤起人们对于公益信任。
 
对于腾讯来讲,公益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其激发的向善之心已经深深地植入到腾讯企业的产品设计与企业文化中。
 
科技向善,成为腾讯公司在新时代下的企业文化。
 
近年来,腾讯利用强大的科技力量不断探索新的公益方式。为寻找走失儿童的黄金72小时创建的QQ全城助力,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人脸识别技术,深度学习五官的变化规律,对于走失儿童在容貌大变后的找回有重要价值,截至2018年6月,该平台共找回393名走失儿童。
 
第二,结合自身社交优势和数据优势,推出多样化的公益产品和活动,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公益场景,提升人们参与公益的热情。
 
腾讯拥有着微信、QQ等流量入口以及背后庞大的社交关系,“社交+公益模式”在腾讯公益等组织的践行和探索下,已然成为一种中国式的公益样本。早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公益平台就推出了“月捐”“乐捐”“QQ公益成长体系”等互联网募捐项目,开发了“QQ公益图标”“爱心果”等互联网公益产品。这是社交公益的起步,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腾讯公益又依托微信开发了“一起捐”“微信运动”等移动端公益产品。
 
通过这些新型的公益形式,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熟人社交关系网络进行募捐。
 
同时,近年来的一些轻松有趣的参与方式,也让公众意识到参与公益的“低门槛”,提升了加入“全民公益”的热情和积极性。如在手机上帮裸身的孩子“穿上”衣物,小孩便可获得户外品牌“北面”赞助的服装;日行万步,即可通过腾讯公益“益行家”进行捐赠……
 
第三,打造99公益日,提出“一块做好事”,助力公益机构发展,探寻新的、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曾经因信息闭塞,公益组织运行低效、缺乏有效的透明机制,长时间受各界所诟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得一定程度上解决,一是通过网络展示和电子支付,公益项目的发布和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二是公益组织得以及时公布账目,公开透明程度有所提升。
 
不过,目前中国的公益组织对互联网的使用、公益项目与互联网的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好的公益项目因为缺乏传播创意和渠道,无法爆发它应有的筹款潜力。
 
因此,腾讯提出共建“互联网公益生态”理念,致力于推动公益机构发展、走行业共建之路、打造公益良性生态。
 
2019年,99公益日期间,有更多公益组织走到舞台的中心,成为倡导人人公益的主力军。腾讯将把关系链、社交能力、支付能力作为最原始的工具开放给合作伙伴。还将对整体大数据进行复盘,帮助公益伙伴更好地修炼内功。“今年我们更加关注慈善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更加关注执行机构的效果数据,更加关注捐赠人对项目的认可度,更加关注受助人的反馈和数据。”陈一丹表示。
 
在9月3日由腾讯公益发起的“思想汇”沙龙上,阿里巴巴、新浪、知乎等中国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北师大、中国农大、长江商学院等智库专家,以及盖茨基金会、墨卡托基金会等公益机构齐聚一堂,围绕“互联网与全民公益”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腾讯提出的“一块做好事”想法得到了普遍共识,相信通过这种合力作用,将有效推动中国公益行业从感性到理性,从热情到专业,最终输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
 
生长于中国、根植于群众的中国样本,将对中国互联网公益甚至人类慈善事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6、企业从大到伟大,有一条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中国企业在经历从小到大再到强的阶段,企业家也处在思考做企业与人生意义的阶段。
 
李嘉诚曾感言“‘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如刘东华所说,当一个人心怀大慈大悲、向上向善,找到内心的崇高感,也许才得以成就大功大业。

企业还在公益路上,企业家也在公益路上……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Marisa Wang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要避开这四个坑